策略風:小智來了 芝程AI智能照護機器人亮相
今年,台灣已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加上少子化問題,使得機器人不再只是工廠生產線上的幫手,將開始走入家庭幫忙照顧長者。看好機器人技術在智慧健康領域的應用,芝程科技昨(25)日下午展示,新一代實體AI照護機器人「小智」。
經濟實惠 可以賣斷或訂閱式服務
去年,芝程科技就率先發表一款具非接觸生理體徵感測功能的AI照護機器人,當時即備受市場關注。昨天下午亮相的小智,主要目標是幫助照護長者。技術長沙舟說,在傳統照護人力不足、穿戴式感測方式長者接受度低的情況下,小智的出現別具意義。尤其,長者照護除身體生理健康,心理層面的照料,也相當重要。小智的陪伴將有助減少長者因社交孤立衍生的憂鬰,甚至失智等問題。
芝程科技總經理林婉如說,選用小智的好處在於只要依客製需求準備好資料庫,像公共文件,一套就可以用到全部。一部小智就可以同時照顧數十人;目前採行的商業模式可以賣斷,也可用訂閱式服務。後者的訂價策略將較長照養護員的月薪低,約在最低工資左右,經濟實惠。
先過濾再回答 互動時更精準自然
小智與固定偵測型機器人不同,沙舟補充說,可以在距離1公尺以內量測並與使用者互動,其中,使用者的數據感測已經過校準,目前以呼吸、心跳、體溫等體徵的非接觸感測為主。至於其他功能,主要看客戶需求,例如B2B或B2B2C不同的商務模式,將直接影響解決方案的提供。
小智的主要特色,包括以感測方式取代穿戴裝置,不必與使用者身體接觸即可得到感測數據,同時在與使用者對話時,可以依需要加入衞教與異常警示。核心特色是可以針對客製化知識先做好過濾再回答,而非直接以AI的大語言模型(LLM)生成回答,與使用者互動因而更精準自然。
先進概念世界獨一 適用百工百業
小智在用途上,基本上可用在百工百業,不過目前以陪伴、迎賓、巡邏、消毒、照顧、搬運為主。沙舟指出,像醫院候診區等需要大量高效感測、判斷使用者體徵的場域就非常適合小智,例如在候診區來回感測每個病人體徵條件,判斷每個人是不是都可繼續這樣等?有助病人適時適切得到照護;此外,也可用在餐廳等需要脫掉口罩或金融機構等容易造成群聚感染的地方;當然還包括需要陪伴時,以減少防鬱與失智等情境。

沙舟說,小智最大的特色在結合非接觸式體徵偵測技術,能即時感測關鍵生理等數據,並應用檢索擴增生成(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RAG)技術,對大型語言模型生成的資料做量身訂製的輸出設定,提供更精準的健康管理方案。其中,RAG同時具備檢索(Retrieval)與生成(Generation)兩種技術,沙舟強調,小智目前世界獨一,因為在全球照護機器人市場,目前採用這套技術者所知有限。
想用台語交談 還需再等一段時間
沙舟解釋,小智採用的RAG技術所以較AI LLM生成的答案更精準,主因是小智在回答問題前會先檢索芝程加入的衛福部衛教知識,因為事前經過檢索過濾擷取,當長者使用自然語言和小智對答時,生成的結果就會比直接使用ChaGPT生成的答案精準。
在回答有關小智目前對來自使用者知識的搜集與蓄積方式時,沙舟表示,主要尊重使用單位的需求,芝程會注意版本更新並納入客製化需求;不過,受限於語言模型發展需要時間,目前仍以中文為主;想用台語與小智交談還需再等一段時間。林婉如則補充說,其實小智也可配合用戶需求說不同語種。她說,去年配合工研院服務外籍勞工需求,灌入工研院的越語系統後,小智就會說越南話。
對準SDGs AI技術真正落地照顧人
沙舟強調,小智在發展過程同時也對準SDGs目標。例如SDG3促進健康與跨齡福祉、SDG4確保有教無類減少數位落差;SDG 17發展並活化永續發展方案做為全球夥伴。具體來說,就是要使AI技術能真正落地照顧人。
沙舟透露,荷蘭日前有相關單位表達合作意願,不過受美國與歐陸市場對機器人產業法案的不同管理策略等因素影響,目前小智暫以國內發展為主,將來則不排除拓展至海外市場,以開創更廣闊的發展機會並貫徹永續發展目標。
只待東風起 隨時走入人群補缺工
問到小智何時可以量產? 沙舟說,過去一年,小智已去過養護中心、台大醫院;也與產發署、台大智活、衞福部進行使用者經驗(UX)的跨域加值。他坦言,目前小智已具備照護能力,一切只欠東風,只要找到需求客戶,小智馬上就可上路,可以隨時走入人群補缺工。